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山河无溯 > 第2章 起波澜 阖宫夜宴,君臣博弈

第2章 起波澜 阖宫夜宴,君臣博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使者,谢过中州款待。

稍后便由专人引路,回到下榻的驿站安歇休息。

百官们在叩拜谢恩后,亦各自散去。

一时间,御道上熙熙攘攘,场面一点儿不比宴会时逊色。

这边厢,秦淮刚要撩帘上轿,那边传话内监就到了。

看他匆匆忙忙,一路小跑着请秦淮留步。

称陛下要即刻召见。

秦淮丝毫不敢怠慢,忙跟着内监折返宫中。

一路行至书房。

门刚推开,顿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就着屋内烛火,让人暖融融的。

一扫宴会上,耀眼与纷乱。

秦淮朝里走着,心下对今夜召见已明白了八九分……

内殿中,陛下和穆王并肩而立,正在讨论着什么。

只带一声中气十足的请安传来,两人才一同回头。

“大将军快快请起!”韩凛依旧温和轻快。

哪怕是喧闹了近一整天,也丝毫不见疲态。

“看大将军精神抖擞,想必是料定今夜要有此一叙了?”穆王呵呵笑着。

与韩凛之间,全然没有了席上表现出的芥蒂。

秦淮还是如往常那般,谨慎持重。

“臣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韩凛笑意盈盈落座,向二人招了招手。

秦淮等穆王就座后,才恭敬坐进椅子里,脊背挺拔如山。

穆王看向对面,没有任何委婉迂回的意思,开口直入主题。

“在大将军看来,今日我与陛下这一出,演得如何啊?”

“臣知陛下知人善任、心怀天下,也素信穆王忠心可鉴,所以明白其中苦心。但从南夏太师处看来,想必还是信了六七分的。”

早已想好的答案,自然无须过多思虑。

那边话音刚落,秦淮这边就做出了回应。

“哦?”韩凛来了兴致,眸中闪烁着光彩,“朕愿闻其详。”

秦淮还是那样端坐着,给人以安定的力量。

只听他娓娓道来,声音抚过之处皆是平静与安详。

“方才席间出招和破局,皆由穆王而起。纵使太师再老谋深算,也不免怀疑陛下少年天子治下无方,王爷又过于居功自傲、功高震主。”

“接下来一出打草惊蛇,算是愈加坐实了这份猜忌。想必在太师看来,抛出诱饵的虽是陛下,咬钩的却是穆王。”

“陛下释放的每一个信号,都会成为节点,串联着太师的猜疑——直至变成一个结论,印在脑子里。”

秦淮缓了口气,语速更慢了。

“哪怕这个结论,下得并不切实确定,可只要在脑海里形成印象,就很难再推翻了。”

“哈哈哈哈哈,不愧是秦大将军!与刚刚陛下的分析相差无几!”

穆王畅快笑着,疲惫之态早已涤荡干净,只剩爽朗豪迈。

“这几分信……若能助朕安定朝局,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也就足够了……”

韩凛眸中流光汇聚到一处,是不可动摇的坚定。

“天下分裂百多年,南北各自统一后无不在静待佳机。朕是多么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时机!”

他言语恳切动情,眼前晃动的烛火,好似沙场旌旗猎猎。

穆王听着,徐徐叹出口气。

“陛下所言,恐怕也是南夏皇帝的心声。”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怕是将来必有一战,只是……”

“只是光有这些还不够,咱们还需要人才!”

韩凛目光转向秦淮。

“需要一个,秦相那样的人才!”

秦淮立即起身,谢过韩凛称颂。

因为刚刚对方口中所称的秦相,便是他的父亲。

秦父与先帝相识于年少,因志同道合互相引为知己。

其一生兢兢业业,全力辅佐先帝创下不输“文景之治”的伟大功绩。

后来,更是凭借三项国策,将中州各项实力到空前的高度。

人人皆为之神也。

秦父病逝后,先帝更是下令将丞相一位永久封存。

以示“天下唯秦公一人可居相位”。

算是以此祭奠,这位陪伴了自己半生的战友。

现如今,中州还需这样一位不世出的能臣。

扶起这即将承受动荡和冲击的大厦。

“若能得此等大才,朕愿为其重开丞相之位!”

韩凛声音略带颤抖,求贤若渴之态溢于言表。

“陛下圣明!”穆王和秦淮齐齐撩袍叩拜,显示出两人的支持之心。

窗外天色似打翻的墨砚,黑得浓重又厚密。

君臣三人商定了下一步计划后,穆王和秦淮才退出殿外各自回府。

可在他们心里,或多或少都埋着不同程度的疑问。

秦淮想的是——

今日宴会上,陛下的一举一动皆为穆王授意吗?

包括语气、动作,甚至细微的表情变化?

穆王竟能算计到如此地步?连细枝末节都这般周到吗?

穆王心中的疑云,自然沉得多、也重得多。

如一块铁板死死压向他,令人透不过气。

前几日,只是与陛下商议,要在宴会上做出些君臣不和的样子。

更要设法将南夏猜疑的矛头,转移到自己身上。

可就是如此笼统的谋划,对方却能完成得如此细致。

每一个语气、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皆是引着南夏太师,走向错误判断的诱饵。

恐怕到现在为止,那个巫马都还以为自己只信了三分。

但深埋下的种子,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只怕其还未曾真正领教……

秦淮回到府里时,已经很晚了。

厅内却依然通火通明,亮如白昼。

不用想也知道,是秦川一直在等着自己。

他掸了掸身上寒气,跨步进到房间。

秦川见到父亲后,先是请了安。

没有急于询问什么,而是安静垂手立在一旁。

看着他这种极力克制的状态,秦淮多少放下心来。

虽仍显稚嫩,可秦川的确在如自己所教导的那样,渐渐凸显出沉着冷静的个性。

这种品质,是身为武将必须具备的素质。

“今日朝见,陛下和穆王早有准备。”秦淮的沉实之音,让秦川心中大石落了地。

端起桌上茶杯,秦淮接着说。

“陛下刚登基,中州各处都以□□为要,这一次韬光养晦,应该能给国家带来些安稳日子。”

不知是这话给了自己安慰,还是父亲放松的状态感染了自己。

秦川只觉心下,燃起不可抑制的欢喜。

“陛下今日提起了你祖父,”放下茶杯后,秦淮稍稍侧身看向秦川。

“往日我与你说起,秦家凭三策定天下,更提到过你祖父与先帝间,常人难以企及的信任与默契。”

“你打小也经常问我,为何祖父是一代名相,而我却成了军人,是吗?”

秦川心下不由一震。

看来父亲,是有重要的话对自己说。

“当日秦相三策:安民生、储钱粮、缓扩军,在中州朝内可谓是无人不知。”

“商贾地位得以提高,朝廷开设商号打通了国家间贸易往来。”

“农民享受薄赋税的优待,手中渐渐积攒下余粮。”

“之后更是以和亲北夷之策,换来边郡多年安定,这些你都是知道的。”

“是。”秦川的回答犹如钟磬之声。

他坐得笔直,看向父亲的目光精亮似天边星子。

“后续一些情况,你自然也知道——秦氏丞相在位十五年,位高权重、身份显赫。”

“病逝后,先帝为追思其功绩,将丞相之位封存,以示纪念。”

话到此处,秦淮略一沉吟。

“但还有些情况,是你不知道的——你祖父病重那段时间,正值朝廷动荡。”

“有人不满和亲政策,主张力战;有人批评国家经商,有辱体统;也有人拿天象做文章,主张增加赋税、以备不测……”

“可先帝皆一一驳回,力排众议,坚持当初三策为当朝治国之本。”

“后期封存相位,一半是为追思,一半亦是不得已下的权宜之计。以悼念嘉奖之名,稳定朝局。”

随着父亲讲述,秦川心念忽动。

“祖父与先帝君臣默契,传至今日仍是一段佳话。没想到,背后竟有这许多坎坷艰辛。”

秦淮微微点了点头。

“等我长到……嗯,大概就是你现在这么大吧……”

过往回忆,把声音都拉远了。

“一日,你祖父忽然叫我去书房。对我说起他的宏愿便是统一南北。”

“但只有银钱粮草还远远不够,想要重新弥合天下,中州就得有属于自己的将领。”

“祖父……真是深谋远虑啊……”秦川循着父辈回忆,感叹道。

“秦川,今日我把这些告诉你,是为了要你记住——军人一生,从不以杀伐论功过。”

“不可开不义之战,不可陷百姓于水火。若时机不到,就是再难,也得一直等下去。”

秦淮没有去接他的话,只是自顾自说完了叮嘱。

以秦川目前的年纪,还不太能完全理解其中含义。

他只是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话——

哪怕这辈子终究无缘出战,只要中州百姓平安富足,作为将领的个人得失实在算不了什么。

但即使秦川年纪再小也知道。

没有一个军人不期待沙场点兵,没有一个将军不渴望建功立业。

只不过,为了黎明苍生,父亲愿意放弃一己荣辱,来换天下太平。

这便是秦家的家风,也是祖父一脉相承的规训。

现在是由父亲坚守,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秦川觉得,肩上担子忽然重了起来。

他想起韩凛的叹息,想起那句“不能错更不敢错”。

“过些日子,再给你请位老师,往后你要学得更多。”

秦淮以此句收拢了今日长谈,回房休息去了。

秦川目送着父亲离开,自己久久站在原地。

心事如夜色深浓,第一次在少年心头萦绕不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